摘要:年,ATF计划的指标终于尘埃落定。美国空军要求的超音速巡航性能、超机动性能与短距起降能力,给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引擎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来应对新的挑战:更高的推力、更低的油耗、更高的可靠性能以及矢量喷管技术。与此同时,为了配合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的日用性能需求,美国空军也提出了配套的润滑油计划,即4厘斯油研究计划。而这套油料的规范,就是日后的MIL-PRF-L标准。
高性能的战斗机对动力系统润滑要求更高对于战斗机狭长的发动机舱而言,提升推力和油耗性能的唯一办法,便只能是提高热效率。为此普惠公司的工程师们不得不脑汁的将涡轮前温度提升到了K。更高的涡轮前温度对润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保证极端情况下瞬时温度°C润滑功效。这使得之前的3厘斯润滑油无法再满足空军的需求。而由于美国空军的F-22战斗机需要考虑阿拉斯加极寒地带的部署,符合MIL-PRF-标准的海军5厘斯油也不能满足空军对低温启动性能的要求。
当代眼光看F-同样性能不俗在这样的背景下,MIL-PRF-K(即后来的MIL-PRF-L标准)标准便应运而生。各大国际润滑油供应商也顺应潮流,展开了新一代合成航空润滑油的研制工作。其中像TURBONYCOIL、BP航空润滑油等,都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4厘斯油工作温度为-51°C~°C,瞬时要求可达°C,同时(对于3厘斯油而言)具备更低的维护成本。因此不仅美国空军的F-22猛禽战斗机和F-15鹰式在使用,其他北约国家也颇受欢迎:例如土耳其用其代替3厘斯油来提高其F-16战斗机发动机的高温性能;而加拿大则用它来代替符合美海军的5厘斯油用以改变其CF-18战斗机的低温启动性能。
土耳其空军的F-16战斗机与美国空军不同,美国海军也有其自己的航空润滑油标准。海军的飞机常年飞行在世界热点地区,这些地方通常都不太可能是严寒地带。因此他们表现出对MIL-PRF-L标准的冷漠。但是在3厘斯油结焦和沉积物多的缺点驱使下,美国海军还是开始了其新一代5厘斯油研究计划,并催生了XS标准。这便是后来著名的MIL-PRF-系列标准。5厘斯油与4厘斯油同为新一代合成航空润滑油,性能也有部分差异。其中5厘斯油的使用度范围为:-40°C~°C。而-40°C的低温指标也成为各国空军在选型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这并不妨碍5厘斯油在航空界的大行其道,像常见的某品牌飞马二号航空润滑油、航空润滑油、航空润滑油、和航空润滑油等,均有良好的性能与市场占比。
美海军有自己的标准需求相对于欧美航空润滑油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市场的遍地开花,苏/俄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也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四代的MIG-29和Su-27系列战斗机,还是最新的Su-57战斗机,都有着配套的航空润滑油产品体系与性能标准。并随着战斗机的出口流向国际市场。如满足苏/俄госТ-86标准的50-1-4系列合成航空润滑油,使用范围达到了-°60C~°C,低温性更好,很好的满足了MIG-29和Su-27系列战斗机的需求。随着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临近末尾,苏霍伊的T-50战斗机也终于转正成为了俄军方的Su-57。其配备了性能更强的AL-41F/S系列或者传说中的产品30发动机。新的发动机的强劲性能肯定也会有其配套的新一代航空润滑油。现在这个产品的具体型号和性能都还未公布。而数年前就有传言俄专家曾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提到过T50(当时还未获得军方认可)的油料研究计划,可见俄罗斯对此也应该是早有准备。
苏-27,苏/俄航空领域不落后年,Su-27引入中国空军。中国军用航空润滑油开始了新的时代。随着Su-27SK(原Su-27S,K代表中国)大量装备和生产线的引进,苏/俄50-1-4系列涡轮合成油也一并进入中国。其优异的性能远超当时我国空军使用的8B航空润滑油系列。当然,8号航空润滑油多用于涡轮喷气发动机,和用于AL-31F系列涡扇发动机的50-1-4并不存在功能性的冲突。但仍对中国军用航空润滑油的发展具有借鉴和促进意义。
J-11系列带回了苏/俄的航空润滑油技术经过国内厂家半个世纪的努力追赶,现在我们也已经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的航空润滑油产品线与标准体系。诸如GJB-、GJB-4、Q/SH-4以及Q/SH-7等标准已经完全达到了外军MIL-PRF-L/C、госТ-86以及MIL-L-L同级检验标准。像国内一些厂家的合成航空润滑油、合成航空润滑油、合成航空润滑油、合成航空润滑油以及航空润滑油等,也都达到了国际水准。甚至还伴随国产战斗机出口国外。
新一代战机驰骋中华随着新一代的歼-20、Su-57和F35战斗机的批量装备,航空润滑油界又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是喜欢航材科技的航材界的小叮叮,本文章系个人原创作品,非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