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聊一个航天科技民用化的案例。
润滑油。
和NASA的玩法不同,CNSA的宣传非常低调,低调的原因,是没有经费。
年,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称,神舟1号到10号,累计花了个亿。
一小段地铁的成本,还不够汤臣一品一栋楼。
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也就导致了中国的航天工程宣传比较少,不那么接地气(这两年开始和企业合作,搞商业化宣传,迈出了很大一步,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航天合作中来)
我们经常看到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动了多少民用科技,什么纸尿裤、CT、夏凉被等技术都来自航天。
其实,中国的航天工程,也带动了大量的民用科技突飞猛进。
在润滑油领域,中国曾经长期落后。两桶油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由于配方复杂,解决不了民用高端车使用的润滑油技术。
所谓国产品牌也不过是靠进口基础油来再加工成成品。
奔驰宝马甚至普通的大众丰田,保养的时候都用的是所谓“原厂润滑油”。
但是,你发射火箭,建设空间站,肯定没有国外“原厂润滑油”给你用,必须用自主可控的。
长城润滑油和中国航天合作,经过多次试验,攻关了航天润滑油技术。
随后长城润滑油将相关技术消化吸收,转为民用,推出了中国自主技术的高端民用润滑油。
将航天润滑“超高黏温性能润滑技术应用于车用润滑油产品中,可以使车辆在-40℃低温和50℃高温环境中正常启动,并发挥稳定的润滑性能。
如今,通过航天工程积累的合成润滑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铁、冶金、纺织印染、精密仪器、氧气制备等行业。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长薛惠锋在钱学森论坛上介绍,截至目前,中国航天领域已有多项技术转为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