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痛顽疾,中国企业首次突破发动机

“长城汽车蜂巢动力第万台发动机下线,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技术研发实力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是中国汽车品牌一次实质性突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表明中国自主研发制造内燃机经过了市场和消费者考验,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是6月17日长城汽车蜂巢动力第万台发动机下线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达的贺词。生产一千万台发动机,听起来或许并不觉得重要,但是纵观核心技术的缺乏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掣肘,了解曾经的艰辛才能读懂师建华副秘书长口中“里程碑”的含义。

汽车缺“心”,仰人鼻息

自年中国汽车以万辆的全年销量首次超越美国登顶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2年蝉联。可曾知道,即便是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连自己发动机都造不出来?

不必说的太过久远,就是放到十余年前,当中国品牌汽车正迎来飞速发展的时候,无论是如日中天的奇瑞、还是初出茅庐的吉利、又或者自带光环的中华,知道打开发动机盖子映入眼帘的一定会有一款型号同为4G63的三菱发动机。

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造车难首当其冲的便是有“三大件”之称的发动机难。究其原因,除了发动机本身有技术壁垒之外,还和当时我们工业制造和材料科学的落后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精密生产工具以及技术人才的缺失;又比如符合发动机要求的钢材、铝材、甚至是润滑油冷却液等配套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除此之外,我国环保政策下的严苛排放规则,也给发动机研制带来了天然屏障。

与此同时,日本三菱为了摆脱营收的困境在中国成立了沈阳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两家发动机合资公司,这两家基于三菱90年代的发动机技术的企业便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汽车“心脏”的“指定产品”。

年以后,部分中国车企也意识到自己掌握发动机技术的重要性。比如奇瑞与欧洲顶级发动机设计公司AVL合作完成首款产品的亮相;长安则直接在英国伯明翰建立研发中心主攻核心动力;吉利则是通过收购沃尔沃完成对发动机技术的吸纳……相比主流车企们的大动作,长城汽车在发动机技术上的执着却少有人知晓。

躬耕21载,长城首破千万大关

6月17日,随着长城汽车旗下蜂巢动力自主研发的型号为4B15C发动机在扬中基地下线,正式标志着长城汽车迈入发动机千万台时代。长城汽车也因此成为中国品牌首家生产销售发动机达到一千万台量级的企业。

万台发动机究竟是什么概念?这几天恰逢东风日产成立18周年,在这十八年间东风日日产的累计销量万辆。也就是说算上东风日产、郑州日产、英菲尼迪等品牌车型在内,当然还要刨除进口,整个东风日产的发动机也才刚刚迈入千万时代。对于从零开始的民营车企来说,长城汽车这个“万”的含金量便可想而知。

打开蜂巢易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