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对我们每次车辆养护所使用的润滑油想必不会陌生。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是由石油炼制后产生的下游产品——基础油,与各种功能型的添加剂一同按照一定配方比例调合而成的。润滑油常被人比喻为发动机的“血液”,不仅如其名有润滑机件的作用,还能起到冷却、清洗、密封、防锈、消除冲击载荷等作用。
润滑油之所以能起到润滑机件的作用,原因之一就是在机件金属表面之间由润滑油形成的这层薄薄的保护层——油膜。
油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源于其强度和厚度。
1.油膜的强度
油膜强度是指油膜具有抵抗压力不破裂并能保持足够的油膜厚度从而防止摩擦面直接接触的能力。这就与润滑油的成分有关,即取决于构成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
专业上,以高温高剪切值HTHS值作为参考,用来表示油膜强度。它是润滑油在℃温度下通过毛细管黏度测试得到的表观黏度,也就是动力黏度。反映了润滑油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轴与轴瓦之间的附着能力。
2.油膜的厚度
油膜的厚度不能简单地看成两个机件金属间的润滑油厚度,润滑油是流体,我们以流体内部的阻力——黏度来进行衡量。阻力大,黏度高,则油膜厚;阻力小,黏度小,则油膜薄。
发动机运转时,油膜有适当的厚度承受压力不破裂,才能保护好各机件。如果形成的油膜薄,不足以承受压力而破裂,机件就容易磨损。
专业上,以℃温度下润滑油的运动黏度作为参考。这与发动机水温在℃的条件下,润滑油的流动性与流动阻力对应。流动性强,阻力低,黏度低;流动性弱,阻力大,黏度高。
3.油膜的厚与薄都有其适应性
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其是厚或是薄,都各有其优缺点,适配不同的车辆状况。不能机械地认为,油膜厚度厚,对车辆的保护就更好;油膜厚度薄,对车辆的保护就不足——这些都是不准确的认知。
如果油膜厚度过厚,意味着润滑油黏度高,流动性低。车辆启动时,润滑油就无法及时覆盖机件表面,增加了磨损的可能;车辆启动后,润滑油流动性低,无法及时带走热量和杂质,意味着润滑油的清洁和散热能力下降。
如果油膜厚度过薄,意味着润滑油黏度低,流动性高。相应地,会造成润滑油无法长时间附着在机件表面,增加磨损的可能;润滑油的密封防漏性能不足,则会增加发动机故障发生的概率。
4.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在选购润滑油时,对于油膜厚度的判断与选择,可以:
(1)在满足油膜强度的前提下,油膜厚度可以尽量选择薄的,这样车辆跑起来会感觉提速比较轻盈,更省油;
(2)如果发动机噪音比较大,可能是由于机件密封性不足,可以选用油膜厚度厚一些的润滑油试一试,看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行,需要进行检修,更换破损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