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车后风云的合伙伙伴,宜科驰的一个案例讨论,主题是:后市场的未来?
见仁见智,不代表车后风云观点,但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
小黄同学的个人见解
从上个世纪的80中期-90年代中期,后市场的从业者,尤其是供应端这块,日子确实如本期话题开篇所说的,很滋润。
但在95年后,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设立办事及贸易机构,加快在中国后市场的渠道开发和布局。
另外,民营后市场品牌如统一地球劲霸康普顿,也开始纷纷涌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游供应商出现,中游(经销商)的数量,也开始逐步增多。
品牌多了,代理商多了,也就预示着,在下游的竞争,开始向白热化的阶段,发展。
好在,那个时候的后市场,就如本期话题所说的。不像现在这样,信息透明竞争激烈营商环境恶劣。
同时,这个阶段的市场竞争状况,更多还是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同行与同行之间的竞争。
和现在的,一个产品,多个行业同场竞争的局面,大大不同。
例如,润滑油的市场竞争状况
在年之前,还是,同行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不同润滑油品牌之间的竞争。
虽然,也有其它渠道,在售卖润滑油,例如汽配商轮胎商,但并不成气候。
到了年后,随着Toc电商平台的出现,这个市场竞争格局,开始被逐步打破。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在年后。
Toc电商平台的出现,最大的改变就是,消费场景改变了
消费者,或者说,车主,在之前,如若要购买汽车零部件,只有修理厂这么一个消费场景或场地,才能购买的到。
但在电商平台出现后,这样的场景,变得日趋丰富多样化了。
而这个,只是改变一,个人认为,这个改变,还不至于对我们的生存及发展环境,造成太大的冲击!!
但第二个改变,就不同了。
为什么?我说,第二个改变,就不同了???
这第二个改变,对我们(传统油电轮易损易耗及养护品代理商),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改变?或者说,冲击??
这里,我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二个改变,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从以往的到单个品牌或产品的同业间竞争,演变成,多行业跨行业甚至要面对综合性配件供应平台的竞争。
在这样的竞争局面下,传统油电轮易损易耗养护品代理商,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这些竞争对手,例如综合性配件供应平台,对我们的冲击,相比于toc电商平台,来的更猛烈更致命!!!
Why?toc电商平台抢的是我们的最终用户(车主/消费者),但毕竟是有限度的。毕竟,中国有超过3亿的车主,及几个亿的驾驶员。市场空间,还是非常之大!!
但,服务这些车主的汽服门店,及各级经销环节的数量,数量并不多。
而这些竞争对手的出现,让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后市场经销及服务渠道之争,更加白热化!!r
本来就拥挤得赛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
价格战最后一公里五分钟配送一件直发将汽配店开到修理厂家门口修配融合
关键是,它们,有些还有资本背书和加持,它们的盈利模式,并不是靠赚取产品差价来谋生
而传统油水液代理商,一没有资本加持,二盈利模式,就只有产品差价这单一盈利来源
试问,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传统代理商的日子,怎么会好过???
面对这样的情形,就不说什么
日益高涨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租金物流成本了
也不说什么厂家支持萎缩,任务压力山大,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这些客观因素了
补充两点:1/网商能赢主要还是靠打破原有价值链,但是按照现在的内循环的推导和新的网商法规政策下,是否还能延续这样的强补贴是个
原来我们经销商都在说自己深耕区域x十年,真的和零售商关系很好吗?真的很好有多少参股了?
我们和零售商的关系
永远是建立在对等利益或不对等利益的关系上
一旦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时候
要拼内功的时候
我想问
传统油水液代理商
的各位老板
尚能战否
偶遇以前一起工作过得同事或同行,早期的
发现,他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当年
例如,老是抱怨,公司没有足够市场支持,例如形象设备支持什么的,所以难做等等。一句话
缺乏创新能力
我是在06年离开壳牌的
一是冲动
二是当时觉得,很不真实!!为什么?因为,总觉得,客户那么容易就搞定了,一场推广会轻轻松松就过几千甚至过万箱都试过,但老是觉得,哪里不对路??
可是,又说不出来可是,一离开壳牌后的第三个月
我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前铺垫
后面预测
未来,汽配供应链这快会是怎样的??
反正是未来,姑且大胆预言:
A.未来,一定是多元竞争的时代,实际上,现在已经是。
只不过,还是处于混沌期。激烈而胶着,并未分出明显高低。或一方彻底击败另外一方或多方。
B.单个品牌或产品的代理商,必须对,例如针对销售渠道的访销模式,以及服务模式,甚至仓储物流配的方式,做出改变。
C.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的传统油电轮易损易耗代理商,数量大幅度减少。
D.全国性跨多个区域性区域性的综合汽配供应链企业,会越来越多。当然,头部企业的优势会愈发明显。
E.上游厂家,尤其是国际一线品牌厂家,市占率客户认知度较高的品牌,会加快对销售渠道的整合工作。孚创绝对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F.除了渠道整合,一线品牌亦会尝试,直面c端用户。
G.面对一线品牌的强势市场地位,三线或自主品牌,只有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径,方能找到出路。
以上趋势,2-3-5年为一个时间段。
补充一点
面对强手如林的后市场
传统油电轮代理商,干嘛不想想??
相互融合呢,分工合作呢???
虽说,这已经是老调重弹
后市场
如若分多极世界
1.国际一二线品牌
2.综合性汽配汽服供应链服务平台
3.toctob电商平台
4.传统油电轮易损易耗代理商批发商
而在第四极,应该是可以演化或者进化出一种新模式出来的
别说第四极,第二极在近两年,极大可能会出现整合(合并兼并甚至收购)
例如,汽配开放撮合式交易平台(全车件),和易损易耗连锁加盟平台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