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油VS洋品牌机油,究竟谁更受欢迎

盖博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8637.html

随着中国家用车的普及,机油作为汽车养护必需品,也进入了公众的生活。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剁手族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

有关机油选购、对比的话题在车友圈里始终热度不减,不过有心人会发现,现在车友们交流分享用油经验时,关于长城、昆仑这种国产品牌,以及龙蟠、领航这类互联网新秀和区域品牌的讨论话题变得越来越多,所谓消费者选油不离“美孚、嘉实多、壳牌”的说法已经站不住脚了。

究竟是“洋货”头上的大牌光环越来越暗淡?还是国货品牌自强不息,越战越勇呢?其实归根结底,口碑说话!产品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

已经年了谁还会迷信外国的月亮?

如今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全面崛起和逆袭,“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虽然客观上,润滑产品百年老店们掌握着标准枷锁和市场壁垒,使得国产润滑油话语权有限,国际舞台曝光度不足。也有部分消费者对国产润滑油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潜在的消费惯性促使自己更迷信“洋油”。但时过境迁,随着众多中国优秀润滑油品牌的崛起,不仅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在终端消费市场上,国货也捷报频传,早就具备了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资格。

(图:年中国品牌力指数排行榜,国产润滑油品牌长城、昆仑、统一均名列前位)

多数洋油早已madeinchina

事实上,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包括三巨头在内的国际机油品牌,已经全面实现了本地化生产。除了屈指可数的顶级豪车、改装车、赛车等小众市场外,国内已经很少成规模进口普通机油产品了。

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美孚在中国拥有江苏太仓、天津塘沽等灌装厂;德国福斯的工厂在辽宁营口……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国外品牌机油,最终的灌装地,也在中国,虽然不排除基础油、添加剂依然进口。但是整个调配、制造的过程,都是按照中国国标,由中国工人双手制造。如果仔细了解,还会发现,部分中国油的灌装厂,也已经伴着一带一路落地国外啦!靠产地区分机油好坏?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的。

国货机油执行标准一点都不低!

诚然,国外品牌机油也已经国产化,但是百年积淀的口碑、技术专利、研发和营销实力同样也引进了中国市场,其实力不容小觑,但是成长起来的中国品牌也未必没有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实力。近年来,长城、昆仑、龙蟠等国货代表在零售市场的表现也非常出色,逐步培养出了自己的口碑和粉丝群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本土品牌自身素质过硬。

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以“SN、0W40、全合成”为关键词搜索,不难发现,长城、昆仑等国货品牌,也有和三大巨头同规格的全合成高端机油供应市场,且价格要更加亲民。

以龙润润滑油LongrunPao全合成汽油机油SN0W-L这款商品为例,电商优惠后价格只有元。这是一款产地河北廊坊的机油,坦率的说其工厂规模和知名度,与国货一线品牌长城、昆仑都无法相比,更不用说叫板洋货了。但是根据经销商给出的信息,这款机油符合目前汽油机油最高的API-SN质量标准认证,同时,还附上了油品的检测报告单,其中关键参数大大超越了国标的基本要求,与大厂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目前,该款机油在电商平台已经有数万笔成交,用户反馈正常。

要知道,API标准是美国石油学会创立的机油国际标准,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最成功的制定标准的商会之一。为一家中国企业“放水”“开后门”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称得上对一款机油品质的重要参考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款机油并没有标明通过了大众、宝马、丰田等车辆主机厂的认证,因为每一个认证的背后,都意味着高昂的认证费用和复杂的认证测试流程,一些相对没有那么财大气粗的品牌,在认证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机油优劣车先知不看广告看“疗效”

常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普通消费者还在纠结是不是购买和使用国货机油时,众多汽车制造厂早已行动起来,向越来越成熟的国货机油抛出了橄榄枝。汽车制造商自身不生产机油,那么出厂时发动机灌装的“初装油”、4S店保养提供的“原厂油”,自然有合作的机油品牌负责代工生产。

和零售市场相比,OME代工机油单件利润非常微薄,但是胜在量大、需求稳定,同时能够提升机油品牌形象,所以汽车品牌的OEM伙伴资格,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值得欣慰的是,汽车厂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外品牌,大家公平竞标,实力说话。长城润滑油供应奇瑞的高端全合成机油“长城小黑瓶”、昆仑为上汽大众代工的D4、Z4保养用机油在市场有口皆碑。国货还成功打入法系石化巨头道达尔“自留地”,为标致汽车生产高端全合成机油,长城润滑油甚至在海外拿下了奔驰汽车的服务用油代工订单。

国际汽车大厂,每年动辄数百万的销量,难道他们会拿自己的品牌信誉开玩笑,接受不合格的OEM机油么?起码在这个领域里,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早就并驾齐驱了。

额外福利两项国货的潜在优势

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环境和用车环境与海外有一定的区别,还无形中带给国产润滑油两项意外的优势。

优势一,国货更了解中国用车环境。毕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有冬季零下40摄氏度的高寒地区,也有热带气候的南部岛屿和飞沙走石的西部隔壁,对应单一环境研发的机油很可能就会水土不服。想想折戟斯大林格勒严冬的德军装甲部队,用错机油的教训真的很残酷。至于国际巨头会不会斥巨资为中国气候和路况研发专门机油配方,有待进一步考证。

优势二,渠道简练,不容易买到假货。说起假机油的危害,车主都会义愤填膺。像图中这种收购旧机油桶二次封装的制假作坊早就成为了历史。如今,行业内机油桶开模、商标套印等工业化、流水线制假工厂被打掉的报道屡见不鲜,部分无良经销商“真假搀着卖”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相对来说,好卖的国际机油遭遇批量仿冒的机会百倍于国产机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经过了上述一番比较,相信大家对如何评价一款机油的优劣,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普通人不会每次购买机油时要求商家出具权威实验室检测报告,等待几千小时台架测试看效果也不现实。所以,像API认证、汽车主机厂OEM订单这样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就是主要的参考。

我们没必要否认国际大厂的综合实力,但是对于不断进步的国产润滑油品牌,是不是也应该给予些掌声鼓励呢?况且大众、奔驰等汽车巨头都开始接受国产润滑油了,我们的爱车为什么不能用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4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