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天层层设防,固若金汤的克里米亚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继“北溪”管道被炸泄露后,又一处重大基础设施发生爆炸,其新闻冲击力远胜“北溪”事件。

10月8日晨,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克里米亚大桥(又名刻赤海峡大桥)突发爆炸,从流出的现场视频及照片来看,剧烈爆炸令大桥公路部分发生桥面坍塌,铁路部分受损较轻,但爆炸波及一列运送油料的火车,导致后者燃起熊熊大火,抛锚在半路。

爆炸事件发生后,俄总统普京下令彻查,指示相关部门迅速成立政府委员会,责成副总理胡斯努林领导调查工作。

■爆炸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救援力量迅速启动,出动消防直升机扑救桥上起火的列车。

与此同时,乌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另据乌媒《真理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此次爆炸是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发起的袭击行动。虽然乌克兰官方至今都没有承认爆炸事件是其所为,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蓄意袭击”。

如果确实为乌方策划实施的袭击,那可是狠狠地打了俄罗斯安全部门的脸,因为俄方对于克里米亚大桥的安保工作向来胸有成竹,声称可以杜绝一切袭击的发生。俄罗斯为保护大桥部署了哪些力量?真的毫无漏洞可言吗?

疑似自爆卡车袭击

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全长19千米,其中跨海部分达7.5公里,项目建设始于年2月,总成本超过亿卢布(约合49.4亿美元),为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公路桥于年5月率先建成运行,在开通仪式上俄总统普京亲自驾驶卡车缓缓驶过大桥,足以见该桥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年5月15日,俄总统普京出席克里米亚大桥开通仪式,亲自驾驶卡车缓缓驶过该桥。

克里米亚大桥的铁路部分在年12月竣工运营,至此被俄政府视为“世纪工程”的克里米亚大桥正式宣告落成。

据俄新社当时报道,克里米亚大桥开通后,日均车流量将达4万辆左右,每年则能够运送万名乘客与万吨货物往返于克里米亚半岛与俄联邦本土之间。除了作为重要的海陆交通设施外,克里米亚大桥也被视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主权宣示。

■活跃于乌克兰战场上的美制M“海玛斯”火箭炮,照片拍摄于年9月底。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炸,各路媒体认为,这与乌军使用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或是“海玛斯”火箭炮存在高度关联。

诚然,自俄乌战事打响以来,乌克兰军政高层就密集表态称,当乌军获得高技术装备后,将对克里米亚大桥展开摧毁行动。

客观而言,上述武器确有攻击大桥的能力,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以“海马斯”为例,只有配备射程约千米的ATACMS导弹才能对克里米亚大桥构成威胁,但美国并未公开提供这种武器(暗中提供就不好说了);至于“鱼叉”导弹存在制导精度有限和战斗部毁伤不足的先天短板,而且俄方对此类威胁也是高度防范的。

更重要的是,乌军攻击大桥会引发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乌方不仅需要美方提供情报信息支持,很可能还要从白宫那里获得打击许可!简而言之,乌军想利用上述手段攻击大桥掣肘颇多。

■剧烈爆炸令克里米亚大桥公路部分受损严重,一列运送燃料与润滑油的货运列车也不幸中招,好在大桥基座未受影响。

据俄联邦侦察委员会消息称,10月8日清晨6时许,一辆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塔曼半岛方向上驶来的白色货运卡车,在通过克里米亚大桥时发生爆炸,货运卡车化为灰烬的同时,还殃及了一列满载燃料与润滑油的货运列车,导致后者7个油罐车厢被引燃,所幸补救及时,并未发生二次爆炸。

在爆炸中,克里米亚大桥公路部分两段桥面出现坍塌,铁路部分、拱门及基座等设施受损较小。

■铁路桥下安装的摄像头拍摄的爆炸发生前的镜头,可见一辆白色货运卡车和一辆小轿车并行于公路桥上,下一秒两车即被爆炸吞没!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推测,爆炸的源头很可能就是这辆疑似满载爆炸物的白色货运卡车,但是爆炸性质是属于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还是利用“自爆卡车”实施的恐怖袭击,现在还很难判断。

俄安全部门已经公布了白色货运卡车的司机身份,为51岁的马希尔·尤苏波夫,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居民,职业货车司机,但车主为司机的侄子,25岁的萨米尔·尤苏波夫。截至目前,爆炸已造成3人丧生,受损的公路桥和铁路桥都已恢复部分通行能力,但要修复如初尚需时间。

大桥安保煞费苦心

爆炸事件发生后,外界对俄罗斯围绕大桥建立的安保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考虑到克里米亚大桥的敏感性与高价值,在项目启动之初,俄政府便对其安保工作极为重视,综合各方消息来看,这一重任由俄南部军区、联邦安全局及国民近卫军等部门共同承担,在克里米亚大桥周边构建起一个包含海陆空天的立体化多次层防御体系。

■俄媒《共青团真理报》及俄新社发布的关于克里米亚大桥安保力量的示意图,可谓层层设防,固若金汤。

据俄媒援引俄军方人士的消息称,克里米亚大桥拥有20多种防御模式:

空中将由军用监视/侦察卫星、苏-30战斗机及伊尔-38反潜巡逻机保驾护航;

大桥两端分别部署有各型防空系统及岸舰导弹,可摧毁一切意图对克里米亚大桥实施进攻的空中与海上目标;

在水面游弋着各型中小型舰船,对大桥附近海域进行密切监控;在水下除了俄海军蛙人部队外,还配备有军用海豚、防御声呐等装置。

此外,所有通过大桥的车辆都要在两岸的大型安全检查站进行严格安检才能上桥。

简而言之,为保证克里米亚大桥的安全,俄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某航展上亮相的俄空天军苏-27UB战斗机。

在空中警戒方面,由俄南部军区第4防空集团军派驻至克里米亚地区的第27混合航空兵师第37歼击航空兵团负责,该团部署于辛菲罗波尔附近的别利别克空军基地,装备有苏-27UB、苏-27SM3及苏-30M2等在内的多型战机。

从地图上看,别利别克空军基地与克里米亚大桥直线距离在千米以内,在大桥遭遇空中威胁时该团飞机可以做到快速响应。

■部署在克里米亚地区的俄军S-“凯旋”远程防空系统。

在地面防空方面,由俄南部军区第4防空集团军派驻至克里米亚地区的第31防空师第12及第18防空导弹团负责。

前者驻地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而后者驻地曾高度保密,最初推测应在克里米亚半岛中心地区,后来俄军方才披露该团部署在半岛东南部的费奥多西亚,与克里米亚大桥直线距离约90千米,其任务角色不言自明。

据悉,第12、18防空导弹团早期装备S-PUM远程防空系统及“铠甲”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不过,鉴于地缘环境的恶化与威胁程度的增加,从年起两个团开始陆续换装新式装备,主要由S-“凯旋”和“铠甲”S1系统等组成,此外还新增了“道尔”系列中低空导弹系统,进一步增加了防空圈的火力层次,加强拦截力度。

■年6月中旬,隶属于国民近卫军型“白嘴鸦雏”反破坏巡逻艇在黑海巡弋。

在对海防御方面,部署了水面及水下警戒力量。水面安保由隶属于俄南部军区黑海舰队及俄联邦安全局边防局领导下的海岸警卫队黑海-亚速海边境管理局组成,装备有各型水面作战舰艇,在大桥周边海域定期巡逻,排查安全隐患。

另外,国民近卫军下辖的4艘型“白嘴鸦雏”反破坏巡逻艇也参与其中。这款舰艇称得上是为克里米亚大桥量身定做,排水量仅吨,在艇首装备1挺14.5毫米机枪,舰桥后方配备1座DP-65型10联装55毫米火箭榴弹发射器,专用于消灭敌方蛙人,艇为还载有小型摩托艇,可搭载特种部队小组执行海上临检任务。为了防备导弹袭击,俄军还在大桥附近海面布置了装满雷达波反射器的驳船,干扰来袭导弹的制导波束。

■驻地位于加里宁格勒州波罗的斯克海军基地内的第反水下破坏防御部队正在进行战术演习。

水下安保力量由隶属于格鲁乌的第海军特种部队与第反水下破坏防御部队构成,两者驻地均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区别在于任务用途及建制规模。

第部队以进攻为主,主要针对他国军港、舰艇及重要水下设施进行特种作战,员额在~人之间。第部队注重防守,主要保护俄海军基地及作战舰船,免受敌国水下蛙人及特种部队的破坏,员额50~60人,相较于海军特种部队,规模进一步精简。

■在接受ST-系统检查的货运卡车。

在陆地方面,由俄联邦安全局直接负责克里米亚大桥的日常安保事项。另外,国民近卫军还在刻赤部署有第独立特别任务旅,用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克里米亚大桥两侧的安检站内,都花费巨资安装了先进的ST-X光透视安检系统,据称其探测射线可以穿透毫米的钢板,并通过高精度成像技术完美还原车内货物的影像,对炸药、毒品等违禁危险物品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最快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对25辆车的安检工作。

如果这套系统正常运行,满载炸药的货运卡车是不可能开上桥的。

百密一疏谁来担责?

正因为上述严密的安保配置,使得克里米亚大桥看似牢不可破,可若仔细分析的话,绝非毫无破绽。任何安保系统都由人来设计并控制运行的,而最大的破绽往往就出在人的身上,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的锅恐怕也要由直接负责俄国内安保的联邦安全局来背。

■位于莫斯科库兹涅茨基大街24号的俄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

继承苏联克格勃衣钵发展而来的联邦安全局,自成立之日起便被俄政府寄予厚望,但提及该局近年来的有关表现,属实让人一言难尽,仅以俄乌冲突为例。

在特别军事行动发起前,俄总统普京指派联邦安全局第五局,负责对乌克兰相关军政人员展开策反工作,同时调拨给该局一笔巨额活动经费。

出人意料的是,时任第五局局长谢尔盖·贝塞达与副手博柳赫两人,居然对这笔钱动起了歪心思,不仅将其悉数挪作他用,并且对普京表示称,策反工作顺利完成,效果极其显著。

■俄联邦安全局第五局负责人谢尔盖·贝塞达,他的虚假报告很大程度上导致俄乌冲突的爆发。

普京对贝塞达的报告信以为真,由此下定对乌克兰动武的决心。此举令贝塞达和博柳赫脖颈发凉,为避免东窗事发,两人展开一系列补救措施,其中不乏向美国方面兜售相关情报。待俄乌战事打响后,俄政府迅速意识到情况不对,旋即对第五局展开突击搜查,以贝塞达、博柳赫为首的余名工作人员遭到逮捕,堪称是闻所未闻。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瞬间的视频截图。

简而言之,战前策反与情报搜集尚且如此,也就不再难以理解克里米亚大桥为何会突发意外了。根据俄媒公布的一段疑似白色货运卡车通过克里米亚大桥检查站的监控视频,大桥安保人员对卡车仅仅打开车厢门看了一眼就放行了,没有进入车厢做详细检查,似乎也没有让卡车进入ST-系统,检查过程相当敷衍。

无论爆炸是否为蓄意袭击,安保人员的玩忽职守是坐定了。俄政府若是追究起责任的话,联邦安全局可谓是首当其冲。

■美国PlanetLabsPBC私人卫星公司拍摄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前后画面。

结语

目前,克里米亚大桥已恢复部分通行能力,符合各项条件的车辆将被依次放行通过。与此同时,根据俄总统普京签署的行政命令,俄联邦安全局将切实加强克里米亚大桥的安保举措。

然而,关于爆炸事件的真实原因仍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次事件是不是乌方策划的袭击行动,对于乌克兰而言,克里米亚大桥遭到破坏都是一个胜利,至少在宣传上占据了极佳的有利地位。

相比之下,负责大桥安全的俄南部军区、国民近卫军及在本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联邦安全局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提高警惕避免大桥遭受更多的攻击。

■在基辅街头已经树立起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背景板,供路人自拍留念,此次事件对乌克兰而言都是极好的宣传素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6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