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s://m.39.net/pf/a_4344835.html#玩转AI摘要#润滑油的粘度,不管是石油基的还是合成的,都随温度而变化: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反之亦然。基础油不同,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率就不同。对于石油基油,在同一温度范围内,环烷基油的粘度变化比链烷基油大。粘度指数(VI)为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参数,用于说明不同油液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快慢。粘度指数高的油,如95或更高,意味看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比粘度指数小(例如粘度指数35)的油慢。实验室确定粘度指数涉及到比较在两个任意确定的温度下油液的粘度,实际上是比较40℃和℃时的粘度,单位采用mm2/s。ISO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其文件中废弃以前的粘度单位写法cSt,转而采用mm/s。北美的一些实验室还在使用SUS,不过已经很少了。将粘度值画在合适的ISO或ASTM坐标纸上,通过两个温度参考点的粘度画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愈大,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愈小,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大,反之亦然。
粘度指数须用计算式算出,粘度指数低于者与高于者算法不同。ASTMD的方法分为二部份,一为A法,二为B法。A法实际上就是ASTMD旧法,利用计算法测定粘度指数。B法则专供计算粘度指数超过的油料的用。
算法A
粘度指数介于0至的间者,采用本法。其计算公式为:粘度指数VI=[(L-U)/(L-H)]*
H﹦粘度指数为的已知油料,在℉(或40℃)的粘度,但其在℉的粘度应与未知油料在℉(或℃)的粘度相同。因其粘度指数甚高,故以H(High)字母表的。
L﹦粘度指数为0的已知油料,在℉(或40℃)的粘度。但其在℉(或℃)的粘度应与未知油料在℉(或℃)的粘度相同。因其粘度指数甚低,故以L(Low)字母表的。
U﹦未知粘度指数的原料,在℉(或40℃)的粘度。
算法B
专供计算粘度指数超过的油料的用。
如果某一油料用旧法计算出的结果超过,就必须用本法重行计算,并以B法的计算结果作成报告。且以VI(E),VI(Extended),VIe,或「外延法粘度指数」表示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VI(E)﹦〔(AntilogN)﹣1/0.〕式中N﹦提高油样在℉时的粘度,使其等于℉时H及U的比时所需的指数。即
N﹦(㏒H-㏒U)/(㏒KV),或
KVN﹦H/U
KV﹦油样在℉(或℃)的动力粘度(KV为KinemeticViscosity的缩写)
H﹦以A法求得粘度指数为的已知油料,其在℉(或40℃)的动粘度(可由第24表查出)
U﹦油样在℉(或40℃)的动力粘度(此时HU)
例如:某油样在℉及℉的运动粘度各为24.71及5.15cSt。试求其粘度指数。
由表查知(比例法)H﹦31.69,代入公式即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