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自年第一台电梯诞生以来至今,电梯种类越来越多,电梯的技术渐渐向网络化、高端化、智能化、节能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电梯己像汽车、轮船一样,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据统计,美国每天乘坐电梯的人次多于乘坐其它交通工具的人数。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追溯电梯的起源,在我国及国外都能找到其雏形。如我国于公元前多年出现的桔槔,是一种用于提水的升降装置。公元前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在古代希腊,于公元前年出现的阿基米德绞车,是一种升举重物的升降装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由支架、卷筒、绳索、遥杆、盛物装置几部分组成的最原始,最简单的升降机械,由木(竹)材料制成,靠人力或畜力驱动在很低速度下运行。电梯技术发展大致分为雏形阶段和现代电梯发展两个阶段。
电梯的雏形阶段始于年的英国,当时出现了用蒸汽机驱动的升降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年,奥的斯在美国研究升降梯的安全装置实验成功,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真正问世,并于年应用于美国纽约市的一台客梯上。其后年,奥的斯公司在纽约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力拖动蜗轮蜗杆减速的电梯,由直流电动机与蜗杆转动直接联接,通过卷筒使轿厢上下运行,速度为0.5m/s。
现代电梯发展阶段开始于年,美国奥的斯公司生产了不带减速器的无齿轮高速电梯,电梯传动机构采用曳引驱动代替以往的卷筒式,为当今高层的大行程、高速度电梯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梯已逐渐形成了三大系列技术:美国技术、欧洲技术和亚洲技术。美国技术是以奥的斯为主的电梯技术,始终保持先进技术,但没有将最先进的电梯技术在世界各国应用。欧洲技术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电梯技术,欧洲电梯以耐用而著称,一般电梯寿命25年,欧洲电梯标准也成为了国际电梯标准。亚洲电梯技术是以日本为主导的电梯技术,舒适感好,但电梯保证使用寿命只有15年。
电梯发展至今日,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电气控制方面,大量使用微机;在操作方面,出现了声控电梯;在品种方面,出现了高效率的双层电梯、大吨位的集装箱电梯、节省空间的螺旋电梯;在完善电梯服务方面,发明出音响指层有触角操纵盘等以适应残疾人使用。
我国电梯行业源于5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电梯行业的高速发展,现在无论是在电梯的制造还是使用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电梯大国。早在年我国电梯拥有量就已居世界第四位,美国装有电梯约50万台,德国约为45万台,日本约为35万台,我国装有电梯在12万台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中外合资电梯制造公司,使电梯的控制和驱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向市场推出了一批能耗小,效率高,速度快,平层和舒适度好的交流调速电梯,直流高速电梯(包括机群控制电梯)。中国电梯产业在引入外资后才进入了真正的大发展阶段,中国电梯产业的80年代以后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外资引进的发展史,从外资进入中国电梯行业的进程来看,中外电梯合资企业大体经历了如下四次发展阶段:中外合资中方控股、外方逐渐开始控股、基本由外方控股、全部为外方控股或独资。
在此过程中,我国电梯在控制技术方面经历了从手柄开关控制到按扭信号控制,集选控制及多台电梯机群管理控制;从继电器-接触器的信号或集选控制到计算机控制;从调压调速到调频调速控制系统等过程。
微电脑(微处理机)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数量众多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调频调压的交流调速高速电梯也有了发展;推出了交流感应电动机和低转速直流电动机,以便适应于电梯的四象限运行工作状态的需要。
电梯速度方面由0.25m/s发展到0.5m/s~1.0m/s的交流双速电梯;1.5m/s~2.0m/s的快速电梯发展到2.5m/s的直流高速电梯;还有1.0m/s~4.5m/s,的交流调速电梯。
在材料和装饰方面,特别是在电梯的机械部件、控制器、轿厢及附属件上将使用轻质材料,轿厢的装饰也日趋豪华。
电梯部件的生产趋于高标准、高性能。如常熟电梯曳引机厂生产的曳引电动机,首钢电梯生产厂生产的电梯导轨,无锡钢丝绳厂生产的电梯牵引钢丝绳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优秀产品。
lubricant喜欢你就表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