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集团作为世界石油的大佬,业务领域遍布全球,开车的朋友可能知道平时汽车使用的润滑油、机油等,不少就是壳牌公司制造的。前段时间英国的《金融时报》发布报道称,壳牌已经开始从俄罗斯能源项目“萨哈林2号”退出,目前正在积极出售股份,并与多家中国企业进行初步谈判。
原来为了积极响应美欧在经济上限制俄罗斯的倡议,壳牌做出退出“萨哈林2号”的决定。这一决定让壳牌至少损失50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壳牌这时退出“萨哈林2号”的举动,被许多人称之为是挥泪之举,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难道壳牌真的不会算帐吗?
一、地区纠纷的影响
俄罗斯这段时间的举措,对于外部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天然气和石油能源供给问题接连出现。据报道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方面的大亨,财富遭到西方围剿,身价大幅度缩水。有形和无形的两双手都在搅局,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控制着全球10%的原油和17%的天然气的供应量。这就是为何美国和一些国家嘴上谴责着俄罗斯,背地里又变脸想方设法地采购俄罗斯资源了,因为离了俄罗斯的资源,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了。
比如波兰、保加利亚,由于拒绝使用卢布支付俄天然气费用后,俄罗斯方面暂停向波兰供应天然气,一时间引起民众的恐慌。不过波兰绕过俄罗斯,购买德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天然气,反向输送给自己国家,以解决燃眉之急,代价可想而知。
其实包括英国、印度在内的很多国家,纷纷进口俄罗斯能源。但英国已禁止俄罗斯拥有或经营的船舶停靠在英国港口,只能允许悬挂其他旗帜的船舶进口俄罗斯原料。这无异于自欺欺人,而英国也明知自己国家离不开俄罗斯提供的能源,所以也是默认了这样的举动。
二、多国暗地争抢天然气
“萨哈林2号”是俄罗斯的首个海上天然气项目。位于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大陆架,天然气储量为多亿立方米。自年开始输送液化天然气以来,“萨哈林2号”管道年输气量可达万立方米,6成出口到日本。可见“萨哈林2号”项目对合作各国的能源影响有多深远。
不难看出“萨哈林2号”对日本的天然气命脉拥有掌控权,日本在3月底就明确表示,不会退出“萨哈林2号”。因为“萨哈林2号”提供的天然气,对日本国内的消耗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旦退出其生产、生活会立刻受到影响。
早在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就与壳牌公司签署了萨哈林2号第三条生产线项目路线图,目的是成为亚太地区能源的可靠供应商。
而是壳牌一方面受舆论的影响,不得已做此下策,另外俄罗斯已把一些国家列入“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要求他们购买俄罗斯能源时必须使用卢布结算。这样一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反而可以理所应当的就地起价和更改规则。
其实不光壳牌无奈做出这样退出并抛售的举动,埃克森美孚公司也从俄罗斯“萨哈林1号”撤出,损失费用高达34亿美元。尽管壳牌打折出售俄天然气项目股份,但是敢正大光明的收购的国家也许只有中国一家了。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国家也通过一种标有“目的地未知”的油轮的运输方式,来解决各国想买又不能公开的想法。从俄罗斯港口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石油,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今年4月到目前为止,平均每天已增加到万桶。
从俄罗斯港口运出的石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目的地不明。根据油轮追踪网站的数据,已有超过万桶原油被装载到没有计划航线的油轮中,比运往任何国家的都多,而在之前这一数字几乎为零。
壳牌公司虽然宣布将停止在现货市场购买俄罗斯石油。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混合的俄罗斯石油含量不超过49.9%是可以进行交易的。这条规定完美地为西方国家装上了防护伞,又可以通过操作来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了。
三、中国对俄态度
现在外界很关心中国该如何对待俄罗斯,想知道中国是否会跟随西方国家一起打压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邻居又有历史渊源,总体来说一直维持着较好的局面,两国的合作也比较顺利,俄罗斯通过大量向中国供应石油、天然气以及农业产品,也满足了中国的市场需求。就在俄罗斯被美国剔除SWIFT系统时,就转身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期通过中国而实现正常的对外贸易结算,可见中俄两国交情非浅。
小结
由于俄乌两国都是资源型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强大能源输出能力,之前发展的庞大的供应网络受到影响,许多国家就开始了明显的连锁反应。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汽油价格飙升,加满一箱油比之前要多出一百,还有一些国家的民众甚至为了节省昂贵的天然气支出,自觉减少洗澡时间、选择烹饪时间短食物食用等等。
很多国家是离不开俄罗斯能源供应的,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不得已退出,但是仍会曲线拯救国家能源所需。就有了现在国际市场中,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采购做法,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购得俄罗斯资源。
最后,大家可以预测下是哪家中国企业会接手壳牌打折出售的天然气项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