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可说是家喻户晓,但野山竹就鲜有人闻,野山竹那就是两广山区农家孩子特有零食,在两广地区山村长大的人们都以小时吃野山竹而牙齿发黄为有趣的童年回忆。
野山竹又名岭南山竹子、水竹果、金赏,罗蒙树、酸桐木、黄牙桔、竹节果,是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属乔木,高5-15米,胸径可达30厘米;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叶片近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叶柄长约1厘米。花小,直径约3毫米,单性,异株,单生或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花梗长3-7毫米。浆果卵球形或圆球形,长2-4厘米,直径2-3.5厘米,基部萼片宿存,顶端承以隆起的柱头。花期4-5月,果期10-12月。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于平地、丘陵、沟谷密林或疏林中,海拔-(-1)米。
果实甜酸可食用。味甘,性凉。归脾经。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等病症。
果实水分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低。与杨梅果实营养成分比较,其水分、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均稍低于杨梅,粗脂肪和总酸含量较杨梅高,分别为杨梅的6倍和1.8~2.5倍。研究发现,糖酸比8~20为酸甜适度,而野山竹果实糖酸比为,远低于酸甜适度范围的最低值,说明野山竹果实口味偏酸,但其总糖、总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制作天然饮料和保健食品的原材料。
1.《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2.《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
种子含油量60.7%,种仁含油量70%,油为不干性油,比重0.,折光率1.,皂化价.95,碘价90.26,可供制皂或润滑油,群众多作点灯用。
木材为散孔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稍软,容重0.71克/立方厘米,不变形,材色一致,干燥后稍开裂,不耐腐,易受变色菌侵染,是制作建筑,家具,工艺品、器具等优质木材。
树皮含单宁3-8%,供提制栲胶,也可供药用,有消炎止痛、收敛生机之效,治烧伤,烫伤和湿疹等。树皮内层有一种黄色素,可作黄色颜料。
野山竹是两广地区特有的野生水果,在以前鲜有人闻,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由于其全身都是宝,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岭南山竹苗30-40CM高(带土带叶)京东好评率%官方店旗舰店¥26.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