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是否区分冬季或夏季机油,机油的参数和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内容概述:

机油参数概念解析

机油等级区分参考

本篇就聊这两个话题。

在解析问题之前要先了解“四季机油”,发动机、变速器、差速器等总成使用的机油都是四季通用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夏季机油”或“冬季机油”;因为机油必须具备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都能正常发挥功能的能力,否则在气温骤变的时候难道每次都要换机油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机油的参数概念。

W=winter低温/冬季,与数字组合用于标注机油的凝固温度,用数字加上﹣35得出的数值就是温度了。

常用的机油标准有:

0W﹣35℃

5W﹣30℃

10W﹣25℃

这仨标准足够了。

真正能低至零下35度甚至更低的只有少数区域,可以说汽车保有量相对大的区域都不会低到这个程度;0W能满足绝大多数的车辆了,这就说明了不需要所谓的冬季机油。不过气温越接近凝固温度的粘度就会越高,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非常合理的设定;因为发动机的机体和零部件也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冷缩后的间隙极大,高粘度的机油流动性能差,那么机油流动到缝隙的位置就能够被更多的碾压并形成高质量油膜,所以低温冷启动不需要担心润滑不足的问题,这是不存在的。

(机油的低温粘度标准需要根据用车地的气温自行决定,这个参数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高温粘度就是举例里的0W-30里的「30数值」,常用的标准有20、30、40,极少数发动机用50粘度;这个数值在发动机工况正常的时候不能改变,也就是汽车用户手册(说明书)里要求是多少就用多少,比如要求用30就不能用20,要求用40就不能用30,同时建议20/30则两个都可以选择,20粘度动力强噪音大、30粘度相反,基本都是这样。

发动机“热车”后的运行温度基本是不变的,这是个重要的知识点。

不论在夏季还是冬季,假设发动机的理想运行温度是95℃,热车后都得这个温度;所以也不存在夏季机油的概念,这也是机油高温粘度不能随意去改变的原因。只要运行极限温度不变,那么机油在对应温度中的粘度(流动性能)也就是恒定的,依靠喷射润滑的机油量与对应的油膜质量也没有波动,所以这个数值不要调整。

但是在发动机有些烧机油之后倒是能选择“+10”的机油,比如30升级到40、40升级到50,因为机油粘度越大则形成的油膜越厚,对于磨损扩大的间隙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机油本就有密封性能);高粘度的机油可以降低烧机油的程度,这是老车用的机油都比较黏稠的原因。

关于机油的等级需要了解基础油和添加成分

基础油指润滑油,级别分为三个。

最差矿物质机油

中等半合成机油

最高全合成机油

最常提及的机油术语其实指的是润滑油的等级,和粘度参数没有关系,不过机油等级决定的只是机油的使用寿命,对于润滑性能实际没有什么影响;矿物机油是石油蒸馏出的“原始机油”,在过高的温度和压力中的性能会快速且线性的衰减,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适合用~公里,大排量稍大则建议用公里。

全合成机油是使用寿命最长的机油,高性能机可以用1万公里,普通的代步车发动机用到2万公里也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机油的制造成本高,要基于矿物机油进行多次的分解合成。那么有些行驶里程很少,几年也开不到一万公里的车就不适合全合成机油了,因为合成机油也是建议2~3年的时间抽气更换;于是就出现了用全合成基础油混合矿物质基础油的半合成机油,成本中等、性能也中等。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机油的添加成分,这些成本包括抗氧化、乳化、极压抗磨、消泡、防蚀、防锈等等类型,和后市场销售的所谓“机油添加剂”一样(没有必要多余使用这种添加剂);基础油加上添加成分就成为了高标准的润滑油了,至此应当理解机油的各种参数了。

至于品牌无需在意,机油都是各大石油公司制造,比如美孚、嘉实多、壳牌等外国品牌的机油都是石油公司,昆仑、长城、海特宝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个也都是全球闻名的石油公司,其中中国石化一度是全球五百强的第二名或第三名,这些润滑油都是可以选择的,有些观点认为美孚等外国品牌的机油更好无非还是崇洋媚外的心态作祟,普通汽修人员根本不懂机油。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1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