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市场份额,却拿走80利润,这一原

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6.html

年,在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并且不再硬性要求国产化后,轿车市场迎来了一个新阶段。

伴随着乘用车从公车时代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汽车的后备支撑材料,车用润滑油的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销售量同比增加25%,直接刺激了车用润滑油的市场。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年消费量达到吨。

润滑油是石英化工产业中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不仅仅应用于汽车,还用于钢铁、船舶、航空等重要方面,用途十分广泛。

其中,车用润滑油以及工业用润滑油占消费总量的80%。

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其中发动机技术占主要原因,发动机要适应市场发展,加之目前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性问题,更是要不断进行创新。

发动机油不仅为发动机提供润滑的效果,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同时还对燃油经济性以及尾气排放等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于润滑油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要求其具备抗氧化稳定性等。

国内润滑油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有成熟的润滑油品牌,数千家润滑油的企业。

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城、昆仑、统一等,在销售额方面年年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但实际上,由于主打中低端润滑油,国内品牌润滑油的利润并不高。

润滑油市场80%的利润均为国外润滑油品牌所得,而国外品牌润滑油的市场占比仅为20%,可想而知利润有多大。

那么国内品牌的润滑油与国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我国合成润滑基础油工业的起步较晚,研发聚烯烃润滑材料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

60年代初,脂类合成油研制成功,并应用于航空工业的润滑。

70年代中期研究出聚醚类产品,均为润滑油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

从80年代以来,国内也在不断的改进润滑油的合成工艺,优化生产条件。

目前有一部分产品已经能够代替进口,但距离国外的技术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市面上润滑油的合成,分为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决定润滑油性质的,主要为基础油。

基础油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等五个类型,其中前三种为矿物基础油,后两种为合成基础油。

我国国内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主要集中在Ⅰ和Ⅱ类,其他三类基础油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Ⅴ类基础油,国内无法生产,全部采用国外进口。

Ⅰ、Ⅱ、Ⅲ润滑油基础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同样性能也较弱,除对润滑效果有影响以外,氧化稳定性以及粘温性也有不足。

而合成基础油则性能强,且性价比最高,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聚α烯烃(PAO)基础油。

实验证明,聚α烯烃(PAO)基础油在高温下,氧化变质的时间是普通基础油的4倍以上,热氧化性能也达到了8-9倍,能够极大的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由于性能优异,以PAO为基础油生产出来的合成润滑油,换油周期会比普通矿物质油高几倍。

并且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够节省一部分燃油,减少尾气排放,对节能和环保事业都有着不小的贡献,所以对于PAO合成油来说,需求量是很大的。

现有的聚α烯烃(PAO)基础油产能较为集中,前十家企业掌握着98%的产能,其中欧美国家比例较大。

早在年,聚α烯烃(PAO)基础油就首次合成成功,被运用于二战的军事方面,发展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而国内的生产企业,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的合成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生产厂家也相对较少,近几年一直在发展当中。

就生产工艺来讲,工业上PAO的生产主要采用烯烃齐聚法。

通过齐聚产物C8-C12烯(最好是1-癸烯)为中间体,以乙烯等低分子烯烃为原料来进行合成。

ExxonMobil、ChevronPhillips、INEOS等公司在合成方面均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国内有部分企业能够生产PAO油,但是产量极少,并且相对来说产品的品质一般。在与成熟的国际品牌竞争上,没有明显优势。

另外,PAO油的产量还与其主要原料1-癸烯有关,虽然现在市场上对于PAO油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1-癸烯的产能限制,PAO油的产量也没有明显提升。

目前世界上1-癸烯的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总消费量却有65万吨/年,供求关系不平衡。

在能源局势的变化之下,原本计划新建的1-癸烯厂大多延后。

我国能够通过蜡裂解方式获得少量1-癸烯,但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国外进口,对于PAO生产工艺的改进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过,近期国内也传来了关于PAO合成的好消息。

年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并且实现首次应用的低粘度聚α-烯烃(PAO)润滑油基础油连续化清洁生产成套技术。

一次开车成功,同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由中科院院士带头的国家项目现场考评组,在实地考察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连续清洁生产装置的投产,填补了我国关于聚α烯烃(PAO)基础油领域的空白。

也标志着我国在PAO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技术已经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对于我国合成润滑油产业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制造还聚集在中低端的产业当中。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通过少量的占有率实现高利润率,唯有不断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在原材料上多下“功夫”。

将自主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各企业更是要提高创新的意识。

不仅仅是润滑油的相关企业,如此才能够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回报的同时,为我国的产业进步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被列入“实体清单”,业绩不降反增,诞生15年却拿下八成美国市场

国内4家制造商挺进全球前十:基建狂魔背后“功臣”,实至名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