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大家说了如何选择机油,有网友说对机油不是很了解,很难分辨市场上的机油质量到底如何!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我们发动机的“血液”-发动机润滑油(机油)润滑油的组成: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故,好的基础油+好的添加剂组成好的润滑油。1.基础油按质量分:一类基础油、二类基础油、三类基础油。其中一类和二类属于矿物油;而三类是属于合成类基础油。(也有严格的组织将四类划为合成类基础油)2.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添加剂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润滑油API质量的高低看质量APIAPI是最常见的机油国际认证规范标示,是AmericanPetroleumlnstitute“美国石油工程学会”的缩写。通过APl测试认证的油品可以在机油瓶身标打上API的双环标志,它区分机油等级标准主要依据油品的低温流动性、高温清净性,扩散过滤性,氧化稳定性、耐磨耗性,防腐蚀及防锈性,触媒兼容性以及环保要求。S开头系列所代表的是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很多种,但是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我们只说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SJ、SL、SN、”后面的英文字母为其等级区别。字母顺序越往后所代表的等级越高。马上或者已经会有SP质量等级的发动机润滑油会出现在市场,那是主要针对国六汽车的,国六汽车排放标准高,所以对发动机油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一般在瓶身上所看到的标示方式为SJ/CF,斜线后的C所指的则是柴油引擎,分级方式与亦同,即字母顺序越后面所代表的等级越高。雷姆科(欧美专用)润滑油机油粘度SAE: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机油的粘度等级表示方法就是他们制定的。机油分为单粘度机油(如SAE30)和多粘度机油(如SAE5W-30),现在车辆大部分使用多粘度机油,因为这种机油内含多种特殊添加剂,使机油在低温环境下易于流动、不凝结,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粘稠度、不分解。机油标号中的W表示冬季(Winter),W前的数字表示机油的低温流动性,数字越小,机油流动性越佳。发动机磨损主要集中在冷启动瞬间,良好的机油流动性,能将发动机磨损降到最低。W后的数字表示机油的高温粘度,数字越大,高温下保护性能越好。此外选择机油粘度还须考虑车的新旧程度,新车可以使用粘度低一些的润滑油,随着里程的增加和机械的磨损老化,我们就应该逐渐选择粘度更高的润滑油。市区代步行驶的车辆一般使用粘度相对低的润滑油;长时间在越野重载、磨损严重的车辆建议使用粘度相对高的润滑油。德系车对机油要求比较高,烧机油。雷姆科出了一款DX7润滑油,专治德系烧机油车。日系、韩系车就可以选择粘度相对小一些的,像5W/20,5W/30,这类。根据自己车型说明书上的要求粘度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油就可以了。雷姆科(烧机油专用)润滑油雷姆科(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专用)润滑油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机油粘度分类法。SAE采用的是粘度等级分类法,将润滑油分成夏季用的高温型、冬季用的低温型和冬夏通用的全天候型。具体含义如下:冬季用油有6种,夏季用油有4种,冬夏通用油有16种。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高温型(如SAE20~SAE50)---其标明的数字表示℃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低温型(如SAEOW~SAE25W):W是Winter(冬天)的缩写,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全天候型(如SAE15W/40、10W/40、5W/50):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如果把油倒出来,单用我们的肉眼确实很难区分,这个时候就要借助于厂家的瓶身包装,一般都会有注明!一般来说,半合成的一般会写“合成型”、“合成技术”等等,全合成的就会直接注明“全合成”!再有就是看有没有标注PAO与酯类机油,只有用这两种原料不掺入一、二、三类基础油的产品才是全合成机油。如果是PAO机油或者酯类机油一定会标注“全合成机油”。还有就是看看W前面的数字,半合成一般以5W居多,一般为5W-30或者5W-40,真正全合成一般为0W。车主们一定要记住的是0w为最高级别,比5W,10W性能更好的机油,四季通用,适用任何车型,高端车使用的机油几乎全部为0w。好了到这里吧,有问题评论回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