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流动物质内部阻力的量度叫粘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如32#、46#等,粘度一般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等。常用的是运动粘度,用mm2/s每秒平方表示。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部阻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某一恒定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所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反之亦然。
蒸发损失: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发后其损失量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即会着火的最低温度。
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汽在空气中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汽含量达到可燃浓度,若把火焰拿近这种混合物,它就会闪火,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
凝点:指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倾点: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石油开始连续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倾点和闪点一样都是用来表示石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由于倾点比凝点更能反映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因此通常用倾点表示其低温流动性。不同原油基所属的油品其倾点与凝点差值不一样,一般倾点要比凝点搞3-5度。
色度: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定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密度: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g/cm3或g/ml表示。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基本的物理性质。石油产品的密度取决于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其密度大小的顺序为:芳烃>环烷烃>烷烃,异构烷烃>正构烷烃。
残炭: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会蒸发、裂解和缩合,排出燃烧的气体后,生成焦黑色残留物即残炭。残炭用残留物占油品的质量百分含量(%)。残炭是评价油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焦炭倾向的指标。主要由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多环芳烃的叠合物及灰分形成。根据残炭的大小,可以大致判定油品在发动机中结炭的倾向。
灰分: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煅烧后所剩下的残留物叫灰分,以总量百分数表示。灰分主要是油品中含有的环烷酸盐类。在润滑油中加入某些高灰分添加剂后,油品的灰分含量就会增大。
中和值: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也是油品的酸值和碱值的习惯统称,是以综合一定重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苯胺点: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等体积的苯胺完全混溶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苯胺点,以℃表示。苯胺点越低,说明油品中芳烃含量越高。
抗乳化性:抗乳化性是油品和水形成的乳化液分为两层的能力。表征油品精制深度。精制深度不高,极性组分高,与水易形成乳化层。
硫、氮、碱性氮:用来判定油品精制深度。
机械杂质:指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溶剂(汽油、苯等)的沉淀状或悬浮状物质。这些杂质由砂子、黏土、铁屑和矿物盐及炭青质和炭化物等组成。机械杂质的来源大部分是开采原油时带入的,少部分是石油加工、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以及加入某些有机金属盐类添加剂时混入的。某些重油中的炭青质也被称作为机械杂质。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会增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和堵塞滤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