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深度研究报告中高油价可持续,油气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王喆)

公司是油气行业龙头,四大业务并驾齐驱

国内油气行业龙头,业务贯穿油气全产业链

中石油是我国油气行业龙头。中国石油成立于年,历经二十余年,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目前,公司业务分为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四大业务,涵盖石油石化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优化高效、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业务链。

公司系优质国有控股化工企业,控股股东实力强劲。公司股权结构明晰,国资委间接持有中石油80%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受益人。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石油一方面是执行国家油气政策的有力推手与保障,一方面也保证了其在中国油气市场的重要地位。另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年在《财富》杂志全球强中位居第四,跻身成为实力强劲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公司业绩受油价影响,有望进一步筑底回升

公司油气资产规模大,盈利受油价影响波动较大。从近十年净利润来看,公司业绩与油价的变化息息相关。-年高油价时期,公司净利润高位运行,稳定在亿元以上;随着-年油价的大幅下跌,公司业绩显著下降;-年油价逐步上行,公司盈利显著改善;年,在油价及疫情双重压力下,公司业绩经历断崖式下跌,之后筑底回升。从统计数据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与原油价格大致呈现正相关关系。

年以来,公司业绩修复势头强劲。油价自年年终跌至谷底以后呈现稳步上行的趋势,到年Q3季度均价已恢复至73.2美元/桶。油价触底反弹,叠加国内外疫情的进一步可控,促进公司业绩快速修复。年前三个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未来随着油价的进一步上行,公司业绩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四大业务并驾齐驱,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向好

公司四大业务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条,经营形势恢复上行。在油气产品价格上行、销量提升的带动下,年上半年,公司油气销售业务营业收入为9,亿元,同比增长28.5%;毛利为亿元,同比增长96.5%。炼油与化工业务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4.2%;毛利为1,亿元,同比增长39.8%。勘探与生产业务营业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为亿元,同比增长48.5%。天然气与管道业务营业收入为1,亿元,同比增长10.5%;毛利为.37亿元,同比增长6.4%。总的来看,油气销售业务占据公司营收的主导,炼油与化工业务占据公司毛利的主导。

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近年来,公司在四大业务上都具有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其中炼油与化工业务毛利率常年保持在25%以上,是公司盈利水平最高的业务;勘探与生产业务盈利能力波动较大,年上半年毛利率维持在14.6%;天然气与管道、油气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分别处于8%~10%、3%~5%左右的水平。在四大业务的带动下,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复苏,年上半年ROE增长至4.2%。

公司费用控制成果显著,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期间费用率从年的9.9%减少至年前三季度的6.4%,显示出公司控费能力渐强。另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位于40%~50%之间,保持在较低水平。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较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公司历史上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较好,基本上与净利润和折旧摊销之和接近,且常年维持在亿元以上。资本性支出上,公司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年上半年公司资本性支出为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上游勘探与生产为重点支持业务,平均占比在75%左右,有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高油价有望长期持续,公司业绩将迎高增长

疫情后全球原油需求复苏,未来5年有望持续增长

原油已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用能源和化学工业原料。全球原油消费主要涵盖交通运输、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农业、渔业、生活等领域,使用量持续增长。根据IEA数据,-年的30年间,仅、年全球原油需求出现负增长,前者为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后者为新冠疫情压制交通运输活动及原油需求导致。从IEA数据来看,年的原油消费总量是年的1.55倍。具体来看,年,交通运输领域(包括乘用车、工程车辆、飞机、海运等领域)仍是原油的第一大使用领域,占比达65.6%,其余工业等领域占比为34.4%。

全球原油消费量稳步增长,中国、美国、欧洲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根据IEA数据,全球原油消费-年年均复合增速0.82%,除年全球金融危机、年新冠疫情导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保持1%以上增速。-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万桶/天,中国、美国、印度分别占比39%、25%、16%,是主要的增长引擎。

疫情影响下需求大幅受损,随后逐步恢复是年以来油价大幅波动的主导因素。年1、2月下旬起国内、海外Covid-19疫情相继爆发,严格防控措施和经济活动停滞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锐减是本轮油价重回底部的主因。尽管4月12日OPEC+达成史上最大减产协议一度提振油价,但海外疫情持续恶化,库存累积压力导致05合约在截止交易前遭到抛售,期货逼仓导致4月21日WTI05合约以创历史记录的-37.1美元/桶收盘。随后5-10月,虽然OPEC+执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显著改善基本面,推动油价持续回升,8月6日Brent油价重新站上45美元/桶。但随着8月下旬起,欧洲、美国疫情陆续复燃,10月下旬欧洲多国重启疫情防控措施,Brent油价在年10月底再次回落至35美元/桶附近。随着11月9日起辉瑞Biotech、Moderna、阿斯利康以及国药、科兴等公司的疫苗陆续获批并投放市场,疫情终将被有效控制和原油需求终将恢复的预期重新占据市场主流,推动国际油价自年11月起持续上涨,并在H1创造历史上最大的半年度涨幅。

中短期来看,欧美防疫限制解除叠加冬季取暖油旺季推动近期需求强势复苏,预计H1原油需求可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海外防疫限制措施的逐步解除,欧美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活动逐步复苏,叠加北半球进入冬季取暖油需求旺季,近期全球原油需求持续回升。EIA数据显示,截至年1月7日,美国原油库存(商业原油+SPR)已连续10周下降,创年12月以来新低,为近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水平。通常北半球冬季取暖油需求旺季始于10月底、11月初,在1月下旬达到高峰。同时由于当前欧美等国已解除防疫复苏限制,短期原油需求复苏确定性强,有望对油价形成较强支撑。

分地区来看,国内需求仍在持续增长,欧美此次防疫封锁解禁是建立在疫苗逐步普及的基础之上,11月欧美飞行限制解除以来,海外航空活动强度迅速恢复,叠加北半球进入冬季油品消费旺季,预计海外需求有望迅速恢复。EIA、IEA、OPEC等机构预计H1全球需求可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长期来看,未来5年全球燃油车保有量有望持续增长,且由于化工领域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原油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位。原油需求可大致分为交通运输用成品油、化工用石油原料两个方向,目前市场对于长期原油需求的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1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