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依科普说
在船舶制造领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造船容易,下水难,说的就是轮船第一次下水的过程非常不易。
众所周知,将一块钢板扔进水里肯定会沉入水里,但为什么用钢板建成的巨型轮船却能浮在水面呢?上万吨的巨轮,又是如何从陆地转移到水中的?
轮船能平稳浮在水面的原理是什么?
小时候我们经常折纸船玩,因为纸张轻薄,所以能轻松浮在水面,但上万吨的“钢铁巨兽”是如何浮在水面的?
这其实是轮船的设计过程中,使用了浮力的原理,我们依然拿铁板举例,如果直接将其放在水面,自然是会下沉。
但如果我们将铁板四周向上弯曲,使其形成一个半封闭状态,这时再放进水里,它就能浮在水面了。
这是因为原本铁板与水的接触面积大,浮力小于睡的重力,自然会发生下沉,但是将其弯曲之后,接触面减小,浮力就大于重力了,铁板自然就能浮起来。
巨型轮船建成后,要如何下水呢?
但我们要知道,每一艘轮船的建设都在陆地,那么在建成之后,它要怎么下水呢?上万吨的大家伙没有器械能吊起它“放”在水面。
在航海领域中,轮船下水的过程被称为“船舶发射”,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若是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翻船”现象。
一般来说,船舶下水的方式有3种,它们分别是:重力式下水、机械式下水以及漂浮式下水。
其中重力式又包含3种:纵向涂滑油道、纵向钢珠滑道、横向涂滑油道,纵向顾名思义就是先让船头下水,滑到一个采用润滑油,一个则是采用钢珠。
另外,横向涂滑油道就是将纵向方式的船只旋转90度,让船身一侧先入水,这种方法也是最容易发生翻船的一种。
而机械式下水,则是直接在滑到上进行建造,这样在下水时就能依靠机械手段帮助其下水,不过这种方式只适合小型船舶。
最后漂浮式下水,是利用船体外部水位的升高,让船体先就地漂浮起来,然后慢慢转移到平行的水域中入水,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还能有效避免船体入水时发生倾斜,这种方式更适合大型轮船。
海中航行的轮船底部,为什么要涂抹底漆?
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海中航行的轮船底部,都会涂抹一节红色的底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轮船的底漆是涂刷在船舶水位线以下的位置,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主要是为了避免海底的贝壳以及水生生物附着在船舱底部,增加船身的重量,另外这种底漆还能减少船体收到海水的腐蚀,防止生锈。
最后个人观点:
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让轮船下水,都不是一件小事,毕竟建造一艘轮船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资金,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因为“临门一脚”的下水而受到损坏,就相当于一切都打了水漂,所以每一个步骤都会确定好之后再实施,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