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承润滑油路设计的典型错误

电机工程师在设计电机轴承结构的时候,润滑油路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补充润滑的轴承而言,其重要性更为突出。

工程师们往往重视润滑剂的选择和校核计算,但是对于润滑油路的设计只来源于“参考”。而这种参考如果没有经过仔细的考量,就会变成“以讹传讹”,最后出现一些不合理设计。

其中常见的电机轴承润滑油路的设计错误有哪些呢?

油过家门而不入

油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润滑剂对轴承进行润滑,因此油路的设计必须“经过轴承”。如果润滑油路不经过轴承,或者不是必须经过轴承,那么新添入的润滑剂就不会主动通过轴承。

润滑油路的“断头路”

下图是一个润滑油路“断头路”的典型实例。这样的设计中,只有进油口,没有排油口。

第一,当对电机轴承进行补充润滑时,新添入的润滑剂淤积在轴承室内。这样的润滑油路首先会造成补充润滑脂过量,从而引起轴承的发热问题。

第二,如果轴承内部润滑脂过多,润滑脂只能通过密封排出。并且排出的方向不确定。如果润滑脂排到了电机内部,就会对定转子,甚至绝缘产生影响,并且也严重影响内部清洁。如果是排到电机外部,更会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会对密封件的唇口造成伤害。

因此,这样的“断头路”油路要不得。

油路的“宽进严出”

现在,很多电机厂都不会出现前面两种润滑油路的设计错误。或者说错误等级不高。但是“宽进严出”却是很多电机厂都出现的常见错误。

所谓油路的“宽进严出”,是指电机的排油油路虽然设计了,但是排油部分的油路,或者说油路出口成为了阻碍,使得排油过程不通畅。

常见的错误是排油油路过细,油脂无法顺利通过。或者是在排油孔的位置设置了油嘴,同样也造成了排油不通畅。

如果电机轴承油路不能保证通畅,那么电机内部注入的油脂就无法被顺利的排出去,这样依然会造成补充润滑淤积在轴承室内。其效果和“断头路”相类似。

我们之前在一些国际知名大厂的中国工厂也发现这种“宽进严出”的错误。当问到国外的原始设计,就发现原来设计的排油油路很宽,后来为了美观,把它变窄了。

除上述以外,我们也遇到电机厂迫于客户的要求,把排油油路设计的很小。比如,国内某家风力发电机厂家,风力发电机设计中不设计排油油路,因为客户认为排出的油脂不便于清理,实在是贻笑大方。都知道补充润滑,补进去又不让排,这些多出来的润滑脂需要上帝来收集么?

更有甚者,在电机排油口设置一个阀门,平时不开,说是需要的时候开。

以上种种,实在是需要电机工程师注意,不是为了美观就可以这样阻碍排油的,排油不畅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正确的电机轴承润滑油路设计

正确的电机轴承油路设计必须满足:

润滑脂必须强制通过轴承。确保补充的润滑剂可以对轴承的润滑实现补充的作用。

对于需要补充润滑的轴承,在设置注油孔的同时,必须设置排油口,确保过多油脂得以排出。

确保排油油路的顺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电机排油油路不能被阻塞、不应该设置不必要的阀、塞子等等会阻塞通路的零部件。同时排油油路的直径应该大于进油油路的直径。

对于电机的排油阀设计,某些国际知名大厂有推荐尺寸,更多关于轴承油路设计的详细内容的深入学习,欢迎参加下个月下旬在苏州举办的电机轴承应用研修班:

以上文章转自王勇老师的“轴承问题终结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