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金证券满在朋)
一、智能运维领军企业,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张
1.1深耕智能运维领域十五载,产品覆盖多个行业
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提供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有线系统、无线系统、手持系统等多个品类。根据公司21年年报显示,产品应用行业覆盖风电、石化、冶金、水泥、煤炭五大领域,且在多个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截至21年年底,公司已经累计远程监测设备数量超过八万台,积累各行业故障案例超过例,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2深度绑定多个行业优质客户,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
凭借技术的外延适应性,公司不断拓宽下游客户范围。在现有风电、石化、冶金等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公司通过技术外延进一步丰富公司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持续向煤炭、水泥和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及复杂应用场景进行拓展并加以运用。公司已绑定多个优质客户,并将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巴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3下游行业不断拓展,营收、净利润高速增长
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1年核心收入来源增加至五大行业。根据公司年报披露,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97亿元,其中风电、石化、水泥、冶金、煤炭分别贡献收入1.14/1.06/0.82/0.31/0.29亿元,公司的主要经营行业从20年的三大行业拓展至21年的五大行业。
受新业务驱动,营收、净利润高速增长。-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00亿元增长至3.97亿元,期间CAGR为41.0%;同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从0.12亿元提升至0.75亿元,期间CAGR为58.9%。近年来公司营收、净利润呈高速增长趋势。
1.4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未来业绩成长可期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成员,有望保证未来业绩高速成长。22年3月公司执行首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为公司核心骨干,授予人数为人,授予数量达到.3万股。公司将本次股权激励的考核目标定为:-24年营业收入较年至少增长40.0%/82.0%/.6%,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较年至少增长40.0%/82.0%/.6%。按此增速测算,公司-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56/7.22/9.4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05/1.37/1.78亿元。(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二、工业设备监测进入智能化时代,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2.1工业设备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已发展到智能化阶段
中国设备监测行业过去主要以人工为主,现已发展到智能化阶段。我国工业化智能运维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该领域从技术理论到应用实践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我国的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已正式进入智能化在线状态监测阶段。
智能设备监测系统能够基于模型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根据ASM太平洋智能设备公司分析,当前的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对设备运行的物理参数进行采集、筛选、传输和数据分析,并根据模型分析出最合适的维修时间,预知设备的运行故障和变化趋势,提升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2智能监测解决多个行业痛点,实现降本增效
工业机器工作环境恶劣,智能运维系统解决行业痛点。大型工业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尤其在海上风电、冶金等行业,若无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可能导致工业设备发生灾难性故障,进而产生高昂的维修成本。根据德勤《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工厂》报告显示,不合理的维护策略会导致工厂产能降低5%-20%,工业工厂每年意外停机而造成的损失高达亿美元。
2.3智能运维行业尚处早期阶段,行业具备较高景气度
中国智能运维行业渗透率较低,年制造业中开始实行预测性维护的企业比例仅为14%。近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有所改进,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截至年底,中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而开始实行设备预测性维护的企业比例仅为14%,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
技术迭代,预测性维护市场景气度高。根据IOTAnalytics发布的《预测性维护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年全球预测性维护市场空间为69亿美元。随着传感器、大数据、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以及物联网基础设施成本的下降,预测性维护市场将会快速发展,-26年的CAGR将达33%,行业市场规模有望于年达到亿美元。
三、格局:强者恒强,公司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3.1壁垒:客户、产业链、数据库优势铸就高护城河
客户优势:头部客户提前卡位,工业客户高粘性打造高壁垒。公司作为行业先行者,在风电、石化、冶金等领域已经完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当前广泛覆盖了多个行业的一线客户。而在工业领域客户尝试新供应商试错成本较高,故对公司产品粘性也较高,公司提前卡位有望打造高壁垒。
产业链优势:拥有完整的技术和产品体系,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的软件与硬件均为自主研发,成功打通了底层传感器、智能算法、云诊断服务和设备管理环节。在数据采集端、信号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可以为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专业的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优势:深耕行业十余载,海量案例库提升诊断准确性。作为我国较早进入智能运维领域的公司之一,公司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业运行数据及经过验证的诊断案例库。截至年年底,公司累计远程监测重要设备数量超过台,监测设备类型超百种,人均看护效率超过0台/人,积累各个行业故障案例超过例。丰富的案例库能明显提升算法能力,进而使得公司设备诊断能力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3.2地位: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盈利能力、研发能力业内靠前
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公司属于业内头部企业。由于智能运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业内大多数公司规模较小,且普遍覆盖某个细分领域。而公司是为数不多具备软硬件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设备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核心产品已经实现跨行业应用,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重视研发,研发费用率超过可比公司。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年研发费用从0.25亿元提升至0.59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速达到33.7%。从研发费用率来看,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14.78%,超过行业内可比公司,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为公司的护城河提供保障。
自主研发保证高盈利,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业内靠前。凭借核心技术壁垒,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长期超过60%/20%,为业内领先水平。从扣非净利润率角度分析,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随着公司新领域业务的高速发展,公司对于风电行业的依赖性有望降低,新行业的业务有望呈现规模效应,我们预计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重回前期高位。
3.3打造智能服务体系,继续稳固龙头地位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RONDSEPM系统,形成“五位一体”设备全方位智能服务体系。公司打造“五位一体”设备看护服务,包括设备看护服务、智能算法与模型、公司专家、客户专家、行业专家五大方面,保障设备全面安全受控,实现工业企业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此外,服务类业务具有持续性,能够长期绑定优质客户,随着未来服务类业务顺利推进,公司与下游客户粘性不断提高,继续稳固行业地位。(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四、展望:核心行业稳扎稳打,新行业拓展顺利
4.1风电、石化、钢铁三大板块高速发展,21年合计收入超3亿元
年公司风电、石化、钢铁三大板块合计实现3.0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1.5%。根据公告,上述三大领域合计收入从年的0.88亿元提升至年的3.02亿元,年化复合增速达到36.1%,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收入占比来看,21年三大核心板块收入占比为76.0%,其中风电、石化、冶金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28.6%/26.7%/20.7%。近年来,公司核心板块业务稳定发展,带动公司整体营收水平明显提升。
风电:受益下游高景气,竞争加剧后公司一体化监测优势有望凸显
全球风电行业高速发展,中长期具有高景气。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从年的43.0GW提升至年的93.6GW,期间CAGR达到21.5%。国内风电装机方面,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年的39.0GW提升至年的72.5GW,期间CAGR达到33.4%。随着全球多个国家就碳中和达成共识,全球风电行业有望持续高速发展。
公司是风电行业提供风机监测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当前公司在风电领域主要提供传动链、齿轮箱润滑油、叶片、塔筒、螺栓等多部件、多技术手段的监测解决方案。凭借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公司目前在风机领域能够提供三合一、五合一产品(如塔筒、叶片、螺栓一体化监测),更符合未来风电监测趋势。
公司风机领域智能运维系统价值有望在风机质保期后逐步凸显。风机领域的智能监测环节处于完全竞争阶段,下游多数风机处在质保期之内,产品质量较好,因此当前风机行业对于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要求不高,部分风机厂商会选择价格较低的拼装类设备诊断系统进行故障监测。随着风机质保期在未来5-10年逐步结束,我们认为公司的一体化产品诊断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保证公司在行业的长期竞争力。
风电智能运维领域市占率约30%,在该细分方向处于龙头地位。凭借着在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估算-年公司在风电智能运维领域的市占率为29%/31%/27%/28%。随着风机质保期结束,我们预计公司风机一体化监测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有望不断凸显,预计公司长期市占率有望保持在30%以上。
我们预计-24年风电智能运维市场空间为4.2/4.6/5.5亿元,公司在风电领域的收入为1.2/1.5/1.8亿元,期间CAGR预计为16.6%,市占率预计为30%/32%/33%。
我们综合考虑了风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测算核心逻辑为“全球累计/新增风机装机量-中国累计/新增风机数量-存量/增量市场风机智能监测系统装配率-存量/增量市场风机智能运维市场空间”。
核心假设:
风机智能监测系统装配率:我们假设年存量和增量市场上的风机装配率约为10%/%,考虑到风机智能运维逐渐普及,单台风机所需智能运维系统有望超过1套,近年来海上风机的新增装机量占比不断提升,海上风机工作环境更为恶劣,对于智能监测设备需求量更大,因此我们假设22-24年新增风机的智能系统装配率为%/%/%。
单套系统价格:单套风机智能监测系统价格约为2万元,且长期呈现下降趋势,我们假设20年单套系统价格约为1.8万元/套,21年风电行业下游竞争加剧,预计公司产品价格明显下滑,我们假设22-24年公司产品在风电领域的平均价格为1.55/1.50/1.50万元/套。
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该参数主要参考CWEA统计的历史数据,考虑到风机未来的大型化趋势,我们预计22-24年增量市场单个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4.23/4.43/4.58MW。
钢铁:千亿级别市场,累计应用案例近起
钢铁行业属于资产密集型行业,对于设备可靠性要求较高。钢铁行业的炼铁、炼钢、热轧和冷轧等阶段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连续运行时间长、生产环境恶劣,因此行业对于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公司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对数据实时采集,提升数据精度和准确度,大幅降低巡检人员工作量,根据